返回

第 179 章 四爷怎么可能不做皇帝(清穿)

首页
关灯
护眼
隐藏
字: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

蜿蜒成龙的大红地毯从太和大殿到午门口,正阳门口。五辂、驯象、仗马、黄盖、云盘等大驾卤薄、导迎乐乐队铺天盖地,抬诏书用的龙亭、抬香炉用的香亭、放置诏书文表的桌子,等等皆用明黄绸缎披挂,紫禁城一直威严庄重肃穆,今天千倍万倍的尽显皇家威仪。

整个四九城鼓乐喧天、载歌载舞。蓝天中的太阳,太阳光照耀的空气尘埃,和四九城人的笑脸一样灿烂,庆贺新皇登基,康熙老佛爷康健。

辰时正,早早起来已经穿戴大礼服完毕的四爷,派十三爷领着礼部的官员,代替自己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。

在仪式结束之后,四爷再穿着祭祀大礼服祭祀天坛、农坛以及太庙。既是告慰祖先也是彰显君权神授的神圣地位。

这两个步骤都完成之后,午时正,整个煌煌典礼才算拉开了序幕。礼部尚书奏请即位。穿着祭祀服饰的四爷,先到太和殿拜见康熙,行三跪九叩礼,进行一个肃穆的玉玺交接仪式。然后到侧殿更换皇帝登基礼服。再到乾清宫给两位母亲行三跪九叩礼。最后由乾清门左门出,乘金舆,前引后扈大臣、豹尾班、侍卫等随行。到保和殿降舆,先到中和殿升座。典礼中执事的各级官员行三跪九叩礼。礼毕,官员们各就位。礼部尚书再奏请即皇帝位。翊卫人等随四爷御太和殿。

四爷升宝座即皇帝位。

这时,中和韶乐奏乐,午门上鸣钟鼓,声传上百里。

四爷端坐龙椅后,阶下三鸣鞭,在鸣赞官的口令下,群臣行三跪九叩礼。典礼中,百官行礼应奏丹陛大乐,群臣庆贺的表文进宣。

登基大典最后要颁布诏书,以表示皇帝是“真命天子”,秉承天地、祖宗意志,君临天下,治理国家,并发布施政纲领及大赦令。满汉蒙三种文字的颁诏仪式亦庄严而隆重。

“承天恩赐,众神福佑,乃有我大清千古基业。吴列祖列宗励精图治,开创伟业,世祖以冲龄之年,率兵入关,定都燕京,底定中原。康熙帝内除权奸,外平三藩,疏漕运,收台湾,战沙俄,平噶尔丹,奠盛世之基,开万古之兆。今国运昌盛,四海归服,创天下第一大国。……朕自幼深受康熙帝恩宠,今又受康熙帝嘱托,以承千古之业。今乃家国传承、多事之秋,朕当躬行勤政,焚膏继晷,望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勇之士忘身于外,以期大兴。……明年元旦改元“雍正”,举国同庆三日,大赦天下。钦此!”

大学士进太和殿奉登基诏书,出太和殿中门,太和门中门,午门中门,端门中门,到达天an门,礼部尚书跪接登基诏书,平身后将诏书奉置于黄案,群臣行三跪九叩礼。之后将诏书陈于云朵漆盘,仪制司一人跪接云盘,平身后从天an门中道出。……整个流程繁琐细致奢华时间长达一个时辰,更是喜庆万分,喜气洋洋。

一般情况下,由于皇帝登基的时候,基本都是上一任皇帝刚驾崩,值此国丧期间,当然不能大肆奏乐,因此,奏乐器具及相关人员虽均已就位,但并不闻乐声,只是在午门上设一定数量的钟鼓罢了。而且,群臣朝贺的奏章,也只是陈到御案前并不宣读。但是这次因为康熙还活着,亲自下诏书:“自己年事已高,早已无心操劳国事,因此,决定让位于皇太子。”老皇帝在有生之年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


本章未完,点下一页继续阅读。>>>
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